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宋 北宋 大观年间(1107 - 1110年) 钱径4.1厘米,重19克
宋 北宋 (960 - 1127年) 传世品 直径1.88厘米,重3.5克
宋 北宋 高8.4厘米、直径11.6厘米
唐 神龙二年(公元706年) 1971年陕西乾县懿德太子墓出土 高33-35厘米,长29.5-32厘米 马面贴金,额顶处有一缨饰,马颈部、胸部与腹部披甲连缀。马上骑士头戴盔,披膊、胸甲俱全,足踏高筒靴,左手牵缰,右手握拳前曲,生动传神。 《唐六典》记唐甲十三种,马甲是其中之一,而且,马甲中被称为明光、光要、细麟、山文、乌锥、锁子之类的都是铁甲,皮甲以犀兕为主,其余以所用材料...
宋 北宋 (960-1127年) 高15.5厘米、口径318厘米、足径15.3厘米
隋 (581-618年) 塑像 1956年湖北省武汉市郊周家大湾241号墓出土 高99厘米
宋 北宋 (960-1127年) 高5.2厘米、口径16.7厘米、底径13.1厘米 汝窑窑址在今河南宝丰,为北宋宫廷烧制瓷器,历年不久,即遭北宋末年金人南侵,南宋周辉已有汝器“近尤难得”之叹。汝窑为宋代名窑中传世品最少的一个品种,流传至今不足百件,主要有盘、碗、洗、盏托之类,器体一般较小,所见器物有两种铭文:一为“奉华”,奉华堂是南宋高宗时德寿宫的配殿,“奉华”铭器是奉华堂的专用品;另...
商 商后期 (前1300-前1046年) 通高10厘米,长21.4厘米,宽16厘米,重1.6056千克 作冊般黿,商代末年,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館。 器作立体鼋状,探首,四足外露,尾向左偏, 左肩部、背甲嵌入4矢。鼋背中部铸铭文: 銘文凡4行33字,记述丙申日商王行至洹水,射鼋,商王射1箭,作册般佐射3箭,全部命中。商王命寢馗将射获的鼋赐给作册般,并说:“将此事铭记于庸器,作...
唐 (618-907年) 1956年河南省陕县刘家渠唐墓出土 高30.9厘米、口径6——10.6厘米、底径9.1厘米
唐 高71厘米、宽27厘米 天王像为青铜铸造,除头发外,通体鎏金。面部双眼圆睁,张口露齿,显得威严愤怒。头发火红。身着铠甲,錾刻纹路生动流畅。肩部装饰龙首形。腹部中央有兽首装饰。右手叉腰,左臂上举。双脚踏在憨态可掬的两个小夜叉之上,造型生动,栩栩如生,极具有艺术感染力。(苏强)
南北朝 北朝 北齐 1948年河北省景县封氏墓出土 高63.6厘米、口径19.4厘米、足径20.2厘米 尊侈口、长颈、溜肩、长圆形腹、高圈足。口沿下有桥形耳一对,肩部有六系,并附盖。该尊通体有纹饰十三层,除颈部贴塑宝相花及压印团兽纹外,其它均为莲瓣纹。盖纽下双重覆莲瓣,盖沿边上翘双重仰莲瓣,上腹三层覆莲瓣,下腹双层仰莲瓣纹。整体纹饰雕塑整齐细腻,上呼下应,富丽堂皇。莲花尊的纹饰内...
晋 西晋 浙江省绍兴市出土 高43.2厘米、底径16.5厘米
宋 辽 高28.5厘米、口径5.5厘米、底径10.5厘米
宋 金 高21.2厘米
宋 南宋 (1127 - 1279年) 2003年广东省阳江市海域出水 高25厘米、口径7.5厘米、底径8厘米 五代时已盛行注子、温碗,宋墓出土青白瓷器物中有不少注子、温碗,其造型多仿金银器,瓜棱形器身比较常见。这种器具使用时将注子置于温碗中,温碗内盛热水用以温酒。南方瓷窑普遍烧制注子、温碗,其中以景德镇制品最为精美。(撰文:王义康)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